随着瑞士矿难的成功救援引起广泛关注,井下救生舱以一种“诺亚方舟”的姿态冲入人们的视野。对于井下矿工来说,救生舱代表着希望;而对于许多生产企业来说,救生舱意味着机遇。
近日,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,现在已经有30余家企业进入到了井下救生舱行业。随着多家企业蜂拥而至,救生舱行业标准缺失、市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。
相关专家认为,作为危急时刻救人一命的救生舱,其质量、安全管理水平要比扩张行业规模与抢占市场更为重要。
救生舱行业之所以吸引了众多制造厂商,其原因在于近年来我国对煤炭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。
去年4月和5月,国家安监部门分别下发《关于做好煤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》和《关于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通知》(征求意见稿)。在这些政策的刺激下,井下避险设备市场前景开始被看好。
今年年初,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研究起草的《煤矿井下安全避险“六大系统”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暂行办法》(征求意见稿)发布。至此,包含救生舱在内的安全避险“六大系统”有了正式的建设和验收标准。《办法》规定,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条件下,煤矿井下救生舱额定防护时间不得低于4天。
而未按规定完成“六大系统”建设完善的煤矿企业,将限期整改,逾期未完成整改的,责令停产整顿。新建、整合、技改煤矿没有按要求完成“六大系统”建设的,其安全设施竣工验收不予通过。
不言而喻,救生舱就成为煤矿企业必需的设备。
近日,神华、中煤、开滦、阳泉、晋城、潞安、铁法、龙煤、淮南、平顶山、兖矿等11个煤矿企业已经被批准成为开展避难所(救生舱)建设的首批试点企业。主管部门要求各煤矿企业要至少确定一个煤矿开展试点,按要求在井下不同地点设置救生舱。据估算,目前全国约有2万家煤矿和2万~3万家非煤矿山,救生舱的需求量约有20万台,市场规模可能达千亿元。